DOI:10.19789/j.1004-9398.2022.03.014

文献引用:宋颢,高振奋.基于教学诊断与评价的地理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设计:以北京市西城区2021届高三试题为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3(3):78-84.SONG H,GAO Z F.Design of simulation test for Geography academic level examination based on teaching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a case study of the senior three(class of 2021)tests of Xicheng District in Beijing[J].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22,43(3):78-84.

基于教学诊断与评价的地理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设计:以北京市西城区2021届高三试题为例*

宋 颢1**,高振奋2

(1.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北京 100035;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6)

摘要:为保证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实施效果,本文以北京市西城区2021届高三地理的3次测试为例,总结了整体构建高三年级模拟试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出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试题设计应聚焦于学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业质量水平,设计体系可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学情状况、学习目标和实践活动.试题设计要落实教学评一致,激活地理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注重素养考查等.

关键词:高三地理;试题设计;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中图分类号:G633.55

Design of simulation test for Geography academic level examination based on teaching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a case study of the senior three(class of 2021)tests of Xicheng District in Beijing*

SONG Hao1**,GAO Zhenfen2
(1.Beijing Xicheng Educ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35;2.Beijing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s,Beijing 100036)

Abstract:In order to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academic level examinations,this paper takes the three Geography tests for senior three(class of 2021)of Xicheng District in Beijing as an example,summarizing the basic ideas and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the simulation tests of senior three.The design of academic level examinations should focus on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the academic quality level required by curriculum standards,and the design system can include teaching concepts,teaching contents,learning situations,learning objectives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The design of examinations should implement consistent with the teaching,learning,and evaluation,activate geographical thinking,improve learning interest,and pay attention to quality examinations.

Keywords:geography in senior three;test design;academic level examination

CLC:G633.55

收稿日期:2021-09-06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大课题(CAMA19055);北京市西城区“双新”国家级示范区建设专项(SX2021Z251)

**通信作者:songhao156@sina.com

0 引 言

自2020年起,北京市实施新的高考体系,其中地理科目采取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按分数段折合后计入高考成绩.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强调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1],其中考查内容之一就包括核心素养.构建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课标提出要按照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形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习评价体系.高三年级处于学生准备参加学业水平等级考试阶段,该阶段的历次测试既是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也兼有学生高中毕业前终结性评价的特征.这些测试具有对知识和能力查漏补缺的作用,是对高三教学过程的诊断与评价.考试作为组织教学的一个环节,要对学生学习状况作出评价[2],应当以学习目标为指向.要充分体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一核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四层是指从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4个层次进行考核,四翼是指考试评价强调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1].现代教育评价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教育评估创始人之一Tyler[3]提出,评估要根据目标评价教学效果,促进目标的实现;20世纪70年代 Bloom[4]创建了教育目标分类,提出“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力图解决教学目标与评价一致性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起“由标准驱动并基于标准”的基础教育改革,把课程与教学的一致性作为检测州、学校是否有效落实课程标准的一项关键性指标[5];90年代中后期,英国提出了“为了学习的评价”理念,指出教师的教要促进学生的学[6].此后,其他国家也先后开展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实现“为了学习的评价”的研究,倡导把评价与教学相整合,实现“教、学、评一体化”[7].2017年我国实施基础教育地理新课程改革,正式将教学评一致的原则用于教学评价.然而,现实教学过程中,试题设计大多聚焦于知识覆盖,单纯以分数评价教学效果,不但不利于改进教学,反而忽视或掩盖了分数背后所反映的教与学的不足.为了客观评价教学效果,从教学诊断与评价的角度,应当强调通过试题设计突出对教学目标达成的评价.本文结合北京市西城区2021届高三地理试题命制,从课标和高考评价体系出发,探讨基于教学诊断和评价的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设计,以期为有效发挥高三测试的评价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模拟试题概况

试题共计100分,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2部分.选择题包括15道题目,每题3分,共45分,围绕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进行命题,注重地理学科知识的覆盖面;非选择题包括5道题目,每题包括2~3道小题,各题分数因题目内容而定,合计55分,分别以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综合分析为专题,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4个核心素养,题目赋分应确保这些素养的均衡.要求考核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分析能力、地理理论的灵活应用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2021届高三地理共进行3次模拟测试,第1次是2021年1月的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第2和第3次是分别在2021年4和5月进行的高三第二学期模拟测试.

2 高三地理试题设计的主要依据

3次考试分别对应查漏补缺、重难点理解突破和冲刺训练,试题设计主要依据学生应具有的综合素质和课程标准对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

2.1 培养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不仅是教学过程应注重培养的必要目标,也是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是指经过地理学习之后,具备比较、分析、归纳和演绎等综合思维能力.学生能够自觉地应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从地理学科角度进行思考,具有自主学习地理理论的意识和能力等.测试作为教学评估的一种形式,是教与学评价中最常用、最核心的方法和手段.试题设计要紧密结合地理课程的主线,明确知识与技能的关系,关注学生所具备的地理综合素质,注意考、教、学、评各环节的一致性.

高三年级是中学阶段的最后一年,无论是继续深造或直接就业,学生都需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综合素质.由于高三阶段的测试大多属于标准化测试,学生通过试卷作答是展示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窗口.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发展,淡化选拔功能.通过分析学生答题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制定相应的教与学方案,做到及时查漏补缺,提升地理综合素质.

学生每次获得的考试成绩是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参考依据,需要具体分析和诊断学生失分的真实原因,由此判断学生个体在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短板或不足,并制定行之有效的个性化素质培养方案.同样的分值,出现问题可能也有差异,如有的可能是选择题失分较多,主要症结在于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不够,需要着重培养前后知识关联的能力和素养;有的是对非选择题的作答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回答地理问题的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不高,需要加强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综合训练.

2.2 课标对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

课标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主要依据,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课标将学业质量水平由低到高划分为1~4个等级,从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4个方面,对学业质量水平的4个等级的要求分别进行描述.学业质量水平2应该是高中毕业生需要达到的合格要求,是合格性考试的主要依据;水平1和3可作为教学过程中阶段性评价的依据,在等级性考试中,水平3一般会有不同程度的涉及;水平4是选择地理作为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当试题设计与课标保持一致时,就能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正导向作用.

2021届高三试题设计,围绕课标重点落实主干知识,强化对水平3和4的掌握和运用,用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对所属水平层次进行评价.就主干知识而言,表现形式时有变化,但基本框架和重点内容基本不变,贯穿于试题设计全过程.如第2次测试非选择题中有1道题选取智利的利马里河流域,设计了3道提问:第1题“概述利马里河的水系特征”主要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第2题“列举图中农业区用水的主要来源,说出水源较丰富的季节及主要依据”,重点考查学生综合思维的表现;第3题“简述该区域在水资源管理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旨在对人地协调观的考查.

3 高三地理试题设计体系构成

按照教学评一致的原则,围绕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考虑对测试题统筹设计,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学情状况、学习目标以及方法选择.在高三试题设计中,要对这5个方面进行充分考虑,以达到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有效诊断与评价,发挥对教学引导作用.

3.1 融合教学理念

地理教学理念主要是指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能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需要.地理学科的教与学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包括理论、实践和价值3个尺度[8].试题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试题命制过程中,全面体现学科育人价值,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学习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21届高三学年3次测试涵盖了建党百年、精准扶贫、冬奥会、24节气和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等话题.如第3次测试的一道选择题聚焦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选取位于上海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和陕西延安毛泽东旧居2幅景观图(图1).地理学科视角要求考生根据图中展示的建筑风格、建筑物楼层高度和景物等特点,判断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文化特征,引导学生感受百年来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

图1 第3次测试试题

(a)党的一大会址;(b)延安毛泽东旧居

3.2 均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罗万象,而试卷总分为100分,容量有限,不可能将课程全部知识和要求面面俱到并罗列展示.如何在庞大的教学内容中,设计能够客观评价和诊断教学过程的试题,是命题者需要深入思考和抉择的艰巨任务.

(1)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作为评价的重要手段,试题应以课标为依据,涵盖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和方法,对标学生学业质量和核心素养发展水平,适应学生复习阶段,进行设计.按照北京市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要求,精选代表地理学业质量水平、反映地理基本规律和体现学科主干知识的教学内容.

(2)明确每次测试内容的重点.模拟试题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应当各有侧重、相互补充,达到有效诊断、及时查漏、引导复习和提升素养的目标.当学生学习内容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时,学生就能感到自己彻底融入学校的课程学习中,能够满足教师要求,对学习活动评价较高,学习更自信、更乐于学习[9].根据复习内容进度要求,第1次测试突出知识内容的覆盖面或广度,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考查;第2次测试重点是学科内容的综合或深度,引导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层次理解;第3次测试凸显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力求学以致用,同时降低题目难度,树立应考信心,体现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3)重视对理论内容的综合.在测试能力要求方面,突出从基础知识与技能逐步向综合分析解决真实地理问题方向深化.充分发挥试题诊断和促进教学的功能,推动教学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对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本年度测试题以核心素养为主导,考查范围涵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和旅游地理等内容,包括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简易天气图、水循环、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口和城市、农业区位和工业区位、产业结构变化和区域关联等.

3.3 关注学情状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英国的评价改革研究小组(assessment reform group,ARG)提出“为了学习的评价”[10],提出了一套学业评价的新理念和原则.按照教、学、评一致的原则,测试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评价是为教与学服务的,教学又是以学生为中心.因此,不能一味地脱离学生而进行评价,要考虑学生学习需求、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学情状况.

(1)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有关.高三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已基本完成,各种认知能力不断完善,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试题的命制需要结合知识建构的过程和手段,注重在综合思维、区域分析方面加以引导和强化.2021届高三学生在2020年经历了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手机和网络伴随着学习的认知过程.第2次测试的一道选择题目就以学生所熟悉的手机为载体,以天气预报为题材,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和时空、要素和地方的综合思维.题目先给出“某校举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所用素材之一是某周天气预报的手机截屏”.据此,回答第1题“图中时段最接近A.立春 B.惊蛰 C.芒种 D.寒露”,第2题需要回答“该周A.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B.东北地区多雷雨天气 C.黄淮海平原开始春耕 D.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学生根据题中北京一周的每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判断月份、节气,把时间和空间地理要素认知结合.第2题根据图示的时间段,可以判定黄淮海平原开始春耕,进而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2)强化能力性认知.地理学习是一个有效认知的过程.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主要对能力性认知进行考查,检验学生具有的解题经验和解题能力,这种能力应当依靠不断地训练和强化而形成.在学生的认知方面,对记忆性知识的掌握较为容易,而能力性认知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有鉴于此,西城区高三试题命制力求通过设问,不断强化能力认知,让学生把自己具备的学业水平最大程度地展示出来.

掌握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高三学生必备要求之一,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是指能够准确且有条理地表达地理思维方法能力.试题命制着力体现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逻辑思维的能力认知过程.通过基于学生体验真实情境的构建和具有层次的设问,让学生有效地展示利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第3次测试一道非选择题题目给出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甘池泉附近地质示意(图2),在图上叠加了地层、花岗岩、地下水流向、泉水和断裂带等多个信息,其中地层包括自元古界的长城系至新生代的第四系,主要引导学生训练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第1题引导学生从水文条件入手,训练综合分析泉水和湿地形成的逻辑思维能力;第2题则要求学生从地下水流向,判断地势的高低,进而根据地层的出露情况,绘出图中AB段的地质剖面图,实际上是训练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图2 第2次测试试题图示

(3)增大试题的开放性和选择性.题目类型和难易程度等影响着学生的综合能力[9].对于固定不变的题型,虽然能使考生消除陌生感,但有可能形成惯性思维.题目过难,学生易产生挫败感;题目过易,不能体现对教学的诊断和评价.高三命题不必拘泥于固定的题型,可以适当灵活变换、灵活调节难易程度和加强对运用知识的训练考查等.2021届高三试题在设问角度、难度等方面做了适度改变,主要是在非选择题中体现较大的开放性和选择性,鼓励学生训练思维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列举保护当地森林资源的积极作用”“简述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云计算产业的优势条件”“阐述兴隆台吸引游客的有效措施”“在气温和降水量中任选其一,绘出年变化图;根据图文材料概述该地草排的主要形成过程”“指出沙漠之城项目利用的主要清洁能源类型,任选其一分析成因”等.从以考促学的角度出发,题目难度较小,比北京市学业水平等级考试适当容易一些,旨在从心理上提升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4 落实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后可能达到的水平和程度,是教学对学生总体表现的期待.学习目标的确定,对教学、课程和评价具有引导作用,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课标明确了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体目标是对4个核心素养的细化,基本对应课标中各模块的内容要求.

通过类型丰富的地理图像、不同文字材料的组合和多角度的设问形式,考查学生学习地理的习惯、方法和必备品格.考查学生在解决地理问题过程中,能够自觉应用不同的地理工具,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地理问题.通过设问的层层深入,突出对学生关键能力,特别是对地理思维过程和思维水平的考查,评估地理学习应达成的目标.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相关素材,渗透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考查.

试题设计采取2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将总体目标渗透在试题材料中,如图1所示,通过对一大会址和毛泽东旧居的景观特点分析,体现了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引导学生不断强化爱国主义热情;另一种方式通过题目的具体设问,对课标中要求的具体目标进行考核,通过学生作答,达到较好的区分度和信度,如图2所示,从水循环的角度,推测长沟泉水、湿地形成的自然过程,对应课标中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学习目标.

3.5 考察实践活动

通过试卷可以深入研判实践教学的实施和野外实践能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师因材施教、科学施教的能力[11].

3次测试的第16题均以野外实践为情境,细化了3项任务的设计,每一项任务需要学生通过探究分析,获得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案,据此观察学生在完成高三学习之后所形成的实践能力的综合表现,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表1).

表1 3次测试的野外实践与任务

images/BZ_85_1286_2622_2246_2679.png第1次内蒙古阿尔山第2次 云南腾冲北海第3次 黄河三角洲湿地观察火山地貌、调研水文特征、考察森林资源设计考察线路、探索自然奥秘、调研旅游开发考察黄河口地貌、调查能源结构变化、探寻人地和谐

以第2次测试第16题为例,围绕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实践设计包括3项任务.任务一是要求学生设计合理的探究北海湿地的线路,对应课标学业质量水平4要求的,能够独立设计科学的考察方案.设计了2条从北海到青海的考察线路,说明与线路②相比,同学们选择线路①的理由,选择线路①主要是考虑此处地势较为缓和.任务二是根据观察到北海湿地的草排,结合搜集到的气象资料曾经为火山活动区域,分析草排形成的主要过程.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平时教学中接受过较多的有关自然地理过程的训练.该任务对应学业质量水平4提出的利用相关工具、材料,分析与处理相关数据与信息,对地理事象进行科学解释与评价.任务三是需要学生对北海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进行评价.从所给资料和北海湿地区域图,学生可以归纳出有利条件是特色鲜明如草排,并且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从图中比例尺可知,不利条件是旅游区域小、规模较小.对应学业质量等级4提出的有针对性地开展野外资源、环境调查,描述区域存在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4 高三地理试题设计的思考与建议

4.1 体现教学理念,力求教学评一致

高三阶段的地理试题设计要体现教学理念,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学科的本质属性和育人价值,体现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导向.高三地理教学理念应包括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运用地理图表、感知地理空间、运用概念进行地理推理、地理原理具体化和地理综合思维等多种能力.以试题为载体,按照“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评价”的链条,探讨教、学、评一致性的试题评价设计.从素养立意出发,坚持能力与价值观并重,考查学生知识、技能与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掌握情况,突出教、学、评的一致性.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而服务[12].教学评的焦点包括学生的学习状况、答题技能和试题难度.以教学诊断为出发点,试题命制坚持全面模拟、精准诊断和明确方向的3个原则,突出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体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着力于对核心素养的考查.

4.2 落实课标要求,激活地理思维

试题命制要落实课标要求,以主干知识考查为主导,秉承多样化、多角度思维,灵活运用教材.在试题设计时,围绕学科主干内容,积极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包括学科不同内容相关联的资源和跨学科关联资源等.理解和熟知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兼顾教学的开放性.多角度强化训练,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学.

以情境为重要考查载体,将主干知识融入试题情境.课标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坚持“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13],注重情境与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维持好促进深度学习、促进追求知识与情境的完美结合.联系现实生活,设置生活实践情境、学习探索情境等多样化情境,在试题情境体现创新思维,题目设问突出创新意识.在题目设问中,激活和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地理思维的角度学会认知、学会思考.

4.3 基于学情分析,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思维较为活跃,深受时代发展的影响.地理教学体现时代特征,顺应时代发展.与之相对应,地理教学试题命制应关注学情动态,关注现实和社会热点,坚持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精选材料,把较为抽象、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通过引人入胜的情境展现,选择学生感兴趣并能理解的内容,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应当注重课堂学习的观察,关注学生迁移能力的提升[14].通过对信息挖掘和提取,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4.4 探索设问方法,注重素养考查

通过试题设问,兼顾学生的情感态度、知识基础和考试测验的要求,关注学生学习的动机[15],不断强化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设计地理学习过程的思维链,通过以因求果或由果溯因,使学生能完整地分析和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基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要求,设计层层推进的地理实践任务,凸显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借用图表,加强不同尺度区域的探究分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探讨,发现并提出问题,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手段和生活经验或常识中加强分析,不断加强地理素养的培养和考查.

5 结束语

高三地理学习是对学生12年所学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升华,也是为迎接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必要准备,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是高三地理教学需要不断思考的课题.本文从教学评一致性的角度,阐述了西城区高三阶段3次模拟试题设计的主要依据、设计体系和基本策略.试题命制应当围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贯彻和落实课标要求.试题的设计不是对地理知识的简单复制和重复,而是基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注意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有效地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基于教学诊断与评价的地理试题命制有诸多问题需要探讨.未来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改进教学、学习和评价方法,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的具体指标,展开定量研究.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一人一策的精准诊断.试题难易程度要适中,精心设计、高效落实,以促进每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10.

[2]刘汉武.谈考试及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综合评价[J].云南教育,1984(2):12.

[3]TYLER R W.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9:1-134.

[4]BLOOM B S.Recent development in mastery learning[J].Education Psychologist,1973,10(2):53-57.

[5]COHEN S A.Instructional alignment:searching for a magic bullet[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7,16(8):16-20.

[6]BLACK P,WILIAM D.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learning[J].Assessment in Education(Principles,Policy and Practice),1998,5(1):7-74.

[7]杨玉琴,王祖浩,张新亭.美国课程一致性研究的推进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2(1):113-121.

[8]杨丽艳,刘逢坤.新时代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三维阐释[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1,33(5):50-53.

[9]BROADFOOT P M,DAUGHERTY R,GARDNER J,et al.Assessment for learning:beyond the black box[R].Cambridge:Universiy of Cambridge,1999:1-12.

[10]梁春绘.教学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基于命题质量对教学内容改革的反思[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8(1):19-22.

[11]李奕,张警鹏,郑启跃.用科学的考试评价方法改进学校考试[J].教育科学研究,2009(10):40-43.

[12]佘文森.论美国教育评价的历史发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121-127.

[13]岑俐.教学评一致性对学习效果的研究[J].教育参考,2016(6):81-87.

[14]宋颢.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角色定位:基于课堂课例研修的视角[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8(4):66-71.

[15]沈方,刘振锋.中学地理学习动机及影响[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3):91-93.

(责任编辑:李拓宇)